二维码展示小程序后台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查看: 3723|回复: 0

你不是没有野心,而是缺少使命感

[复制链接]

3835

主题

318

回帖

1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18197
QQ
发表于 2018-8-13 09:48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<

登录回帖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点此注册

x



作者丨真情部落格

来源丨真情部落格(ID:ZhenQingBlog)

 


前段时间网上流行过一个段子:

 

有几个清华毕业生打车去清华,车上聊起某位同学几年前就买房了,都说他是人生赢家,各种羡慕嫉妒恨...

 

默默听了很久的出租车司机说:“我家拆迁分了几套房,可我就是个开车的,你们才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;如果你们这些北大、清华毕业的,人生的目标就是在北京买套房,而不是考虑国家的未来,那这个国家就真的没希望了。

 

此话一出,实在让人细思极恐,闻之动容。

 

无独有偶,一位美籍华人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说到:

 

在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里,带博士生的教授们逐渐形成一个共识,就是尽可能不要招从中国来的学生读博士。

 

原因是,中国学生虽然考试能力很强,比其他国家的学生录取率更高,但他们博士毕业之后,找工作的标准就一条——哪个公司给的薪酬高。

 

很多学生本来能在数学、物理、生物等自然基础学科领域有大作为,却只因一份高薪工作就放弃了值得追求一生的目标,转而选择了华尔街。

 

所以他们觉得培养中国学生就是浪费资源。

 

这些说法其实并不夸张。在当今中国,买房买车、财务自由,已经普遍成为人们的行军口号和奋斗目标。

 

虽然国人大多既聪明又勤劳,近十几年来经济的崛起也让收入越来越高,可随之而来的,却是视野的狭窄和使命感的缺失。

 

从小,学校就用排名的方式告诉我们,要是不努力,你就会位居人后;家长苦口婆心地对我们说,你不好好学习,就考不上好大学,找不到好工作。

 

在这种胁迫性的教育理念的驱使下,我们终于成长为一个阶段性的逐利者,我们的每一分努力的背后,都是由一个短期的、功利性的目标来驱使的。

 

然而,当我们完成了从重点中学到外国名校、从名企员工到核心高管的整个过程之后,你发现你最终成为了一个平庸的人。

 

那些长久盼望的理想和目标,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性成果,并没有让我们成为人生赢家,收获预想中的幸福和快乐,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迷茫和焦虑。

 

这一切的背后,都是因为缺少一种叫做“使命感”的东西。



1

什么是使命感?



相信很多人都听过“三个石匠”的比喻,一个人遇见三个石匠正在做同样的工作,就问他们在做什么?

 

第一个石匠说:“我在凿石头”;

第二个石匠说:“我正在砌一堵墙”;

第三个石匠说:“我正在建一座大教堂”。

 

这个比喻常用来说明人的格局和境界:


第一种人只能看到眼前具体的事;

第二种人只有阶段性的、中长期的目标;

第三种人是把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使命联系在一起的。

 

需要解释一下,第三种人所说的“大教堂”跟其他建筑不一样的地方是,从它的开工之日到完工之时,往往要横跨几百年的时间。比如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,从1892年开始建,到今天还没有完工。

 

也就是说一个建教堂的人,很有可能是看不到教堂建成的样子的。

 

这种“大教堂思维”就是一种使命感,也可以说是一种“天职”。

 

使命感来自上天的召唤,由内心深处的愿望所驱动,是一种不带任何功利性的、超越自我的价值观和意义感。是一项哪怕自己看不到它完成的那一天,也愿意为其投入毕生时间和精力的事业。

 

使命感对于乔布斯,是用科技改变世界;

对于扎克伯格,是用互联网把人们连接在一起;

对于孙中山,是民族、民权、民生;

对于王阳明,是为立功、立德、立言;

对于周恩来,是为中华之崛起;

对于北宋大家张载,是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...

 

总之,你有多大胸怀,就有多大舞台;再大的饼,也大不过烙它的锅。

 

也许有人会说,别跟我扯那么多大道理谈什么情怀,我的理想就是财务自由,或者多挣点儿钱,让自己和家人过得好一点。

 

好吧,这么想也没什么不对,可就算你为名为利,也更应该讲点情怀,因为心中的诗和远方有时候反而能帮助你度过眼前的苟且,仰望月亮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脚下的六便士;

 

就像冯仑所说的:“我研究过很多赚了钱的人,后来发现赚最多钱的人实际上是追求理想,顺便赚钱的人。但是他们顺便赚的钱比追求金钱、顺便谈谈理想的人要多。”

 

 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

有一项针对20万人的研究分析,想看看人们做事情的动力和表现之间有什么关系,结果发现:那些相信做事是为了帮助别人的人,比那些认为做事只是为了挣钱的人,表现好得多;

 

最近发表在权威期刊 PNAS 上的一项研究也显示,那些具有超我价值观的受试者,往往更能把压力转化为挑战。

 

研究人员曾找来一批人当志愿者搞募捐。并把他们分为三组:

 

研究者对第一组给予精神鼓励:这个捐款很重要,能帮助很多人!

 

对第二组给予金钱奖励:你将获得1%的捐款作为奖金。

 

对第三组也是给奖金,但力度更大,是10%。

 

结果是,第一组最卖力气,拿到的捐款也最多;10%奖金组排第二,而1%奖金组募来的捐款最少。

 

一个身强力壮,但并不是专业举重运动员的人,有一天看到别人遭遇车祸而被压到车底下的时候,为了把人救出来,居然凭着一己之力,抬起了汽车的一角;

 

一位在大学当教授的父亲,有一天失去了他女儿,感觉生活没了希望,开始自暴自弃。在父亲节这天,他突然觉得女儿想让他做点什么,于是他振作起来,决心像对待女儿一样对待所有的学生,后来成了大学里最受欢迎的教授。

 

一个女登山运动员,在攀登一座世界级高峰的途中,感到太艰难打算放弃。她的丈夫就站出来提醒她,说你登山不是为了你自己。于是她想到自己登山的初衷是为了荣耀上帝,最后不仅坚持了下来,还打破了世界纪录。

 

这个道理有点类似于古人所说的“无为而无不为”,你要想“超越自我”,就得想点儿比自己更大的事儿。

 

 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

在商业界,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:人们购买的并不是你的产品,而是你的理念。

 

就像一个打算购买联想电脑的人,可能会因为价格便宜了300块钱,就改为购买戴尔电脑;

 

而苹果的粉丝则不会因为苹果的产品贵了500块钱就不买了;并且无论苹果推出一款什么样的产品,都有忠实的粉丝彻夜排队去购买。

 

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并不在于产品,而在于理念;从他们的广告语中就能有所体会:

 

普通电脑品牌的广告语通常都是:


我们的电脑特别棒,它外观漂亮,功能强大,操作简单人性,要不要买一台?现在限时优惠300元,赶快行动吧...

 

而苹果公司的广告是这样写的:


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,我们尝试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,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就是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十分精美、使用简单和界面友好,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恰巧生产了一台最棒的电脑,你要吗?

 

这两条广告用语从信息层面上看非常相似,可带给人的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,为什么?

 

因为苹果的广告一直在传达自己的理念,如果你讲述自己的理念,你就会吸引那些跟你有相同理念的人。

 

乔布斯每年在苹果大会上演讲时,都有一个习惯,就是在距离发布会结束还有15分钟的时候,都会说“还有件事儿”。


然后他说苹果公司今年赚了多少钱,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,也是一种思维方式:重要的是你都干了哪些事儿,挣钱不过是一个自然的结果。



2

如何找到你的人生使命?


 

有3种方法可以将你的内在动机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,从而明确自己的使命和天职:

 

1、我最热爱的事是什么

 

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,“假如没有热爱,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。”自己最热爱的事,往往是那些即使没有回报,或者不能马上得到回报,还乐此不疲的那个东西。

 

2、我最擅长的事是什么

 

古语有云:“鹤善舞而不能耕,牛善耕而不能舞,物性然也。”人也是一样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,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,最主要是看他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。

 

3、这个世界最需要什么

 

每个人看世界的角度都有所不同。在你看来,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什么,哪些问题最亟待解决,哪些人最需要帮助,这很可能就是上帝创造你的真实用意。

 

当然,还有更简单的办法。你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有一天你死了,你希望在你的墓碑上刻下什么样的字迹;

 

又或者,当你的后代提起你,他们会因为你做了哪些事而感到自豪,是还清了房贷吗?是拥有豪车吗?还是其他什么事情...


 关于作者:真情部落格,一个终身学习、向死而生、有信仰的智识分子。微信公众号“真情部落格”(ID:ZhenQingBlog)


手机扫一扫,直接访问本页内容
有保无险
回复 打印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点此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

X

1、不得发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。用户不得发布负面言论。不得发布与本网站主题无关的内容。如有违反,将采取删除、屏蔽等处理措施,直至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举报。

2、网站内容仅为学习笔记、摘录、信息整理,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不妥,请联系删除。信息都不保证其准确性、有效性、时间性。

3、本站不会销售保单,请注意防范风险。

4、根据相关部门的最新要求,所有发帖及评论均须实名制,请实名认证后发言。

注册登录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